欢迎来到Introzo百科
Introzo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行 >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

日期:2023-10-04 06:02

AA级旅游景区

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殿”,在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殿内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质感和比例,形神兼备,雕刻精美洗练。展示了儒家现实生活气息的境界。形象丰满圆润,气质浑厚,衣饰简素,具有轻快流畅的特色。如此雄伟壮观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实属宇内罕有。殿内,悬挂重新复制的由康熙皇帝以下五位皇帝书写的六面大匾额。以及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书写的楹联,金字熠熠,满壁生辉。移身殿内,令人油然而生崇仰肃穆之情。

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现存石构件属明代所建。六柱三开间,对称布局,每根柱脚用两块夹杆石前后对夹锁固。东西两翼墙上镶嵌着“江汉秋阳”、“金声玉振”联句石刻,花岗岩,长2.62米、宽0.73米、楷书、阴文。

大成门古称戟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三间屋面高出两边间,青石抱鼓石3对,石檐柱八根。大成门左内侧竖着《咸丰元年重建福州文庙碑记》石碑二方,通高2.68米、宽0.84米、厚0.21米,郭柏荫撰文并书写190字碑文,刘永松篆书碑额,匠蒋学心。站立二碑前,静心凝视阴刻的碑文会逐渐地凸现出来,呈现阳文碑刻的奇异效果。左右出檐殿庑各11间连接大成殿是辟作《孔子圣迹展》和《福州教育史展》的两个展厅。

大殿

大成殿前建有突出式长32米,宽9米,高出埕面1.2l米,周边饰以栏板栏杆的月台。台面铺作大石板,内中空。每当太阳东升西降横照月台埕面上,人们可从栏杆下平视埕面,可见石埕面冉冉上升之瑞气的奇异景观。

大成殿雄踞于高出埕面1.46米的石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铺以石柱,用石檐柱22根,石内柱8根。石柱头之上衔接木柱,落地木柱18根。上下檐之间铺作层共有42攒五跳八铺作的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组成。石柱硕大,按花岗岩每立方米2.8吨计,石内柱每根重达约9吨,石檐柱每根重达8吨有奇。当年施工艰难由此可见一斑。殿中上部藻井顶部有一精美的古星象图,星座金光熠熠,十分耀眼。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福州文庙上演古装秀

图为许多身穿古装的市民在福州文庙进行展示,上演了一场上演中国传统服饰“秀”。 张斌 摄

图为古装爱好者身着古装在福州文庙内进行展演展示。 张斌 摄

图为古装爱好者身着古装在表演。 张斌 摄

图为古装爱好者身着古装在表演。 张斌 摄

图为古装爱好者身着古装在福州文庙内进行展演展示。 张斌 摄

图为古装爱好者身着古装在福州文庙内进行展演展示。 张斌 摄

1月1日,古装爱好者身着古装在福州文庙内进行展演展示。当日,许多身穿古装的民众来到福建福州文庙进行展示,上演了一场中国传统服饰“秀”。

来了,福州文庙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状元及第,是古代读书人 寒窗苦读的毕生追求;金榜题名,更是千万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福州文庙,

作为文化教育的代名词,

在这片古老的文化沃土之上,

承载着多少

古代文人的理想与抱负。

寄托着千万

莘莘学子的梦想与期许。

作为福州文脉传承的启智地、记忆地,福州文庙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其建筑的形成几经沉浮,“乍暖还春暖几许,只待旧貌换新颜”。

2019年底,福州市启动了新一轮古厝提升行动,其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州文庙展陈改造提升工程—福州府文庙系列展,是此次行动“六个一批”中“展示一批”的重点项目。

为做好福州府文庙展陈改造提升工作,福州市博物馆成立文庙展陈更新工作小组,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并顺利完成福州文庙展陈改造提升项目,倾力把福州文庙打造成集儒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历史底蕴展示、名家名人荟萃于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文庙系列展

福州文庙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对外试开放,新的展陈包括《邹鲁名邦 文脉流芳—福州古代教育史展》、《科举鳌首 大魁天下—福州历代状元展》、《识礼明仁 闻乐知德—礼乐文化展》,在古厝保护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展陈语言激活深沉厚重的历史,让观众在现代展陈艺术语言的音韵中浸游历史,品读文化。

线上“云直播”、线下文化遗产日活动

此外,配合试开放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云直播”线下国学活动等,迎来各行各业的游客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来自专家、学者及普通观众的众多好评,也收到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根据各界的参观意见及线上反馈,福州市博物馆继续对文庙展陈进行一系列完善,使展览特色鲜明,更富有感染力。

— 华!丽!升!级!—

1

实现中英文导览图的全覆盖

中英文导览图

首先在文庙内部实现中英文导览图的全覆盖,让游客全方位的了解文庙各个建筑名称和来历。

2

3

展陈内容升级,贴合主题

最后是对文庙展陈内容进一步提升,使其更贴合三大陈列展览的主题,充分展示了福州作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风采, 主要体现在:

第一,增加内容篇幅,使主题更加突出饱满,例如在礼乐文化展增加历代帝王祭孔图和碑记实物陈设,在教育展中更换私塾的笔画等;

第二,充实提高陈列展品的质量,对于供参观游览的书本和试卷,严格按照文献资料进行逼真的复制,使其符合历史事实;

第三,对于在展览中出现的历史事实表述不够准确的文字,全面依据有关志书、地方谱牒、碑刻等记载进行全面核实, 凸显出其展陈内涵价值。

互动滑轨屏展示

第四,三个展陈融入新媒体动态显示,如:教育展的观众互动答题;状元展的互动滑轨展示;仇英《观榜图》的动态展示;礼乐展中八音音律的再现,让观众在行走中接受教育。

(部分图片来自:新福建、鼓楼文体旅)

中断数十年 福州文庙首度重现传统“释菜礼”

“拜”“兴”……赞礼声在福建省福州文庙四周环绕。7月3日正值农历六月初一日,一场被称为“释菜礼”的特色传统礼仪在拥有千年历史的福州文庙内再现。

释菜,亦作舍采、祭菜。古代凡始入学或每月初一日,须向先师行释菜之礼,以苹蘩之属奠祭之,而不用牲牢币帛。这是一种从简的祭礼,更是自古两大祭祀先师仪典之一。

此次活动从典礼时间、礼仪规范、服饰道具等方面,依据明清典籍全面复原。吕明 摄

据此次活动的赞礼何嘉介绍,在文庙每月初一日举行的“释菜礼”,是源于北齐天保元年的礼仪规范,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释菜礼”活动是福州文庙自修复重开之后,首度恢复举行“释菜礼”仪式,中断数十年的传统仪式得以延续。

何嘉表示,此次活动从典礼时间、礼仪规范、服饰道具等方面,依据明清典籍全面复原,展现了自古以来榕城学子尊拜孔子、尊师重教的文化场景。

福州文庙首度重现传统“释菜礼”。吕明 摄

记者了解到,参与本次“释菜礼”活动的全体祭祀官,均为来自各行各业的福州市民,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共同完成了这场庄严典礼。

正献官陈海婴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参与本次活动倍感荣幸。“释菜礼”是我国传统入学礼仪,如今却逐渐被淡忘。“希望未来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人也能够越来越多。”

本次“释菜礼”活动是福州文庙自修复重开之后,首度恢复举行“释菜礼”仪式。吕明 摄

对此,在福州文庙当了十多年志愿者的福州市民叶女士也深有感触。她表示,看到“释菜礼”的完整过程,十分感动。希望能够通过这类活动,引起市民对于孔孟之道、礼仪的重视,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传统文化。

据悉,以此次释菜礼的恢复举办为起点,福州市博物馆与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将在福州文庙合作举办各类传统礼仪活动。未来,福州文庙将结合传统礼仪,充分利用文庙文物建筑,为更多市民带来更好的文化体验。

一秒找到小新

记者:叶秋云

编辑:赵朴煜

来源:中国新闻网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关灯